当前位置:首页

代表委員熱議綠色期貨市場建設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发布时间:2025-07-05 07:50:41   来源:陕西咸阳兴平市    
字号:

◎李子健 記者 朱文彬

近年來,代表委員在全國兩會上對期貨市場服務綠色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今年全國兩會,圍繞綠色期貨等話題,多位代表委員積極建言,推動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綠色轉型。

加快推出碳排放權期貨

“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加快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長徐延銘建議,加快上市碳排放權期貨,實現期現貨協同發展,提高碳定價效率,通過遠期價格信號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經營安排,在適當時機進入市場買賣配額,以更低成本實現減排,保障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徐延銘介紹,全國碳市場已運行近4年,目前僅納入發電企業。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後,我國形成了強製市場與自願市場並行的碳交易體係,但在規則製定、監管模式及體係構成方麵還有待提升和完善。

全國碳市場涉及的領域和範圍非常廣泛,是一項複雜的整體性、長期性工程,目前還處於建設完善的階段。

“堅持以係統性思維推進碳市場相關工作,建立部際協同監管機製。”徐延銘建議,在碳市場運行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係統性思維,擴大“智囊團”的涵蓋範圍,建立部際溝通聯絡機製,允許相關部門參與研究決策和監管,充分發揮各部委優勢,及時互通行業企業信息,共同製定更適合不同減排水平的行業企業的配額分配方案,更兼容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行業企業,從而為市場提供預期相對穩定的製度體係。

徐延銘表示,堅持從全局出發構建碳交易體係,加快碳市場行業和主體擴容。他建議,允許碳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機構等非控排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開立交易與注冊登記賬戶,在現貨市場中作為對手方,在臨近履約期,控排企業普遍囤貨惜售的環境下釋放配額,助力企業按時完成履約任務。

為推動廣州建成綠色商品全球定價中心,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建議,支持廣州加快建設綠色商品全球定價中心,支持綠色商品在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上市,加強各主管部門信息共享。

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

2024年,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

新能源的大規模並網與入市交易不僅對電力係統調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劇了電力現貨價格波動。據國家電網數據,2024年部分地區因新能源發電出力驟增導致的負電價時長較上年增長30%,對市場運行穩定性構成挑戰。

針對電價波動問題,全國政協委員、白雲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建議,優化電力中長期交易機製。具體措施包括: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次,增強中長期交易的靈活性;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基於山東、山西、廣東等成熟現貨市場的電力期貨品種,為經營主體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建立電力中長期交易與現貨市場的銜接機製,確保市場價格信號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與此同時,胡德兆建議,加快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步伐,力爭到2026年底前實現全國範圍連續運行“全覆蓋”,健全電力市場監管體係,優化電力市場信息披露機製等。

“當前市場機製還存在成本傳導不充分、跨區交易壁壘、綠色價值體現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新能源的市場化進程,也製約了電力市場的整體效率。”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加強期貨市場與現貨、中長期市場的協同;開發更符合新能源發電特點的期貨合約,建設更具綠色價值的期貨市場;健全風險防控機製。

“在現有期貨交易所研究、增加電力期貨品種,進行試點交易,積累經驗,待時機成熟後再擴大交易範圍。”曹仁賢建議,在電力期貨市場建立後,著重開發符合新能源發電特點的合約種類,在對衝現貨市場價格風險的同時,為新能源產業明確遠期價格預期,引導企業更理性調整產能投放節奏,避免盲目投資導致的項目過度集中、供需失衡等問題,賦予期貨市場更大的綠色價值。

他進一步表示,健全綠色期貨品種體係,推進碳排放權、氣象指數等期貨品種的上市,擴大參與者範圍,充分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助力推動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图说天下

×
{dede:qrcode/}

今日头条

adn018 ! Nature子刊詳探機製
1
adn018 ! Nature子刊詳探機製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